飘墨诗社

标题: 朱棣其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凌寒    时间: 2014-6-28 21:30
标题: 朱棣其人
朱棣(1360年-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虽然当上皇帝的手段很卑鄙(阴谋篡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但本人认为实在是情有可原。若不是朱允炆实行削藩,也不会把朱棣逼上这条路。
朱棣即位之初,就对他爹朱元璋和侄子朱允炆的两朝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但是他又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杀方孝孺十族。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设置内阁;设置镇守内臣和臭名昭著的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黜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为巩固边关,朱棣首先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但一旦他们强大起来,他又开始征讨,而且秉承一旦打起来,就要打服的原则,于八年至二十二年,亲自率兵五次北征,打得蒙古族彻底爬不起来才罢手,巩固了北部边防。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毁于李自成,清初又重新修复),十九年(1422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非常重视人才,在一点上比他爹朱元璋有眼光。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两个笨蛋(齐泰和黄子澄),朱棣却为他的儿子留下了三个真正的能人(三杨)。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为了查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成为明初盛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朱棣成就了著名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让后人惊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这就是永乐大帝朱棣,一个野心家,一个阴谋家,一个坏人,一个好皇帝

作者: 风流剑侠    时间: 2014-6-30 00:05
凌寒对历史还是颇有研究啊。虽然本人不太欣赏朱棣之为人,但还是比较赞同凌寒所说“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
作者: 凌寒    时间: 2014-6-30 20:40
哪有什么研究,只是喜欢看书,而且看得比较杂而已。
作者: 风流剑侠    时间: 2014-7-1 00:28
凌寒 发表于 2014-6-30 20:40
哪有什么研究,只是喜欢看书,而且看得比较杂而已。

喜欢看书好啊。我就是懒,看着看着就想睡觉了。哈哈哈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4-7-2 23:37
似乎传统观念中的好皇帝都不可能是传统观念的好人
作者: 凌寒    时间: 2014-7-6 21:52
东方耳 发表于 2014-7-2 23:37
似乎传统观念中的好皇帝都不可能是传统观念的好人


在皇权里,有的只是阴谋和斗争,为了稳固江山,不停地斗争和杀戮。就如《权利的游戏》里的台词所说:在权力的游戏里,有的只是王和死亡,没有中间带。
作者: 凌寒    时间: 2014-7-6 21:53
风流剑侠 发表于 2014-7-1 00:28
喜欢看书好啊。我就是懒,看着看着就想睡觉了。哈哈哈

那一定是书的问题,不吸引人,呵呵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4-7-7 00:49
凌寒 发表于 2014-7-6 21:52
在皇权里,有的只是阴谋和斗争,为了稳固江山,不停地斗争和杀戮。就如《权利的游戏》里的台词所说:在 ...

这个观点,纳入耳朵流讨论中去
作者: 凌寒    时间: 2014-7-7 21:28
东方耳 发表于 2014-7-7 00:49
这个观点,纳入耳朵流讨论中去

赞成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www.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