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诗词赏析] 欧德绪诗话:暴跳如雷、沉默与谢谢——怎样对待批评漫说

[复制链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17: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暴跳如雷、沉默与谢谢——怎样对待批评漫说

这个话题,请允许我绕个圈说起。

南朝钟嵘撰《诗品》,声明“不录存者”,即不品评在世诗人。钟嵘是个聪明人,他这么做免去了多少可想而知的麻烦。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诗品》之前,同样不评在世诗人作品(成书于齐,录诗止于宋),只是没有特别声明一下。⑴

不过,钟嵘并没有完全做到在世者一个不评。他撰书时,皇帝是梁武帝萧衍,多才多艺,能诗善赋,颇负盛名于文坛。即便“不录存者”,即便钟嵘作为臣子也不敢品评皇帝,但终究也不能无视才子皇帝的存在。故而钟嵘在《诗品·序》中既赞誉皇帝为天生上才,文学造诣早居首位;又谦称自己不过是农夫车夫鄙陋之见,断不敢评说皇帝是何流派。⑵这般所谓不评而实际做了无上高评,为后世评说帝王诗制下一块模板,后人读之,自当会心一笑。

话再说回来,虽然钟嵘可以“不录存者”,但评说在世诗人作品其实是避无可避的。于是乎,位卑对位高,后学对前辈,朋友对朋友,以及受邀而作的评论,钟嵘的帝王模板普遍适用,只拣好话说,溢美之词泛滥。举个并不遥远的例子说说。陈衍先生《石遗室诗话续编》评陈柱先生诗:“有谵而虐者,有歌当哭者,香山《秦中吟》、老杜《石壕村》、《无家别》等篇,直望而却步矣。”⑶又评冯振先生古体诗:“有古乐府神味,苏李、《十九首》,不足以尽之。”⑷评价之高令人瞠目。三位先生皆学问大家,先后受聘执教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据刘桂秋先生《无锡国专编年事辑》,三先生分别于1921年(陈柱)、1927年(冯振)、1931年(陈衍)受聘。陈衍先生授课,“评价诗人作品,随编随讲,编为《续石遗室诗话》”。⑸石遗老人评同事之诗,若非溢美,岂是调侃?同事之间评诗,总要讲个情面,这也是咱文明古国之传统。

当然也有朋友之间不顾情面的。上世纪30年代,作家阳翰笙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前,请老友茅盾写篇序。茅盾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后来,他果然在序中说《地泉》是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作品。而阳翰笙就把茅盾的序言一字不变印在新版的书里。这两位前辈作家,一个直言批评,不留情面,一个坦然面对批评,欢迎批评,成为一段文坛佳话。惜乎,这样的佳话,多乎哉,不多也。

比较起来,西方人做文学批评似乎不太顾及情面。英国作家、评论家切斯特顿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一种批评要么什么也别说,要么须使作者暴跳如雷。”⑹这是说做批评不能怕作者生气,就是要说作者不爱听的话。不温不火的批评,像白开水一样无味,不做也罢。当然,这是夸张的表达,并不是说作者真的会暴跳起来。

那作者该怎么办呢?意大利作家、批评家艾柯的建议是:“作品文本就在那儿,经验作者必须保持沉默。”⑺为什么必须保持沉默,为什么不能辩解,不能反驳,或者至少可以做个说明,指出批评者曲解了作者原意,纯属凿空附会之类?按照西方现代诠释理论,这些问题都不值一提。作者是可怜的,虽然是他的创作,但他无权规定他的作品该怎么读。其实除了法律文书被规定必须由专门机构解释外,其它文本的解读都是读者的权利,即使是由教会宣讲的《圣经》,也无法变“人有权利来替自己解读上帝的话,无需见证人和中介者”的事实。⑻作者意图,曾经是传统批评依据来衡量解读正误的标准,但新的诠释理论认为:“作者前文本的意图——即可能导致某一作品产生的意图——不能成为诠释有效性的标准,甚至可能与文本的意义毫不相干,或是可能对文本意义的诠释产生误导。”⑼作者意图已经这样被重新定位,作者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说什么也没有用。当然,你也可以作为你的作品的读者发表意见,跟其他读者是平起平坐的,不享有任何特权。

进而言之,面对完全背离本意的解读与评论,作者除了不做辩白外,“谢谢”还是应该说的。读者不顾情面,评论令人生气,但他读你的作品,还作出批评,那就是已经给足作者最大的面子。因为一个作品只有被阅读,才成为真正的作品。“只有读者的释读活动才能使文本产生意义,写作和阅读是两种同等重要的创造活动。文本不经过阅读只不过是无意义的符号组合。”⑽对于参与了你的创作活动的读者,难道不应该真心诚意地说一声谢谢么?即使他将你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

作者的可怜,其实并不是在阅读与批评中说不上话,真正的可怜是作品写出来了,但没人读,没人评说,或者只有情面上的溢美与阿谀。这种时候,作者最渴望的恐怕就是给他一个“暴跳如雷”的机会,可惜没有。

注释:
⑴王叔岷著:《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7年,第16页。
⑵何文焕辑:《历代诗话·诗品》,中华书局,1980年,第4页。
⑶陈衍著:《石遗室诗话续编》,卷一。
⑷同上。
⑸刘桂秋著:《无锡国专编年事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第126页。
⑹转引自安贝托·艾柯著:《诠释与过度诠释》三联书店,1997年,第119页。
⑺安贝托·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三联书店,1997年,第84页。
⑻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阅读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63页。
⑼同⑺,第11页。
⑽章国锋著:《文学批评的新范式——接受美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71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67

金钱

30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0753
沙发
发表于 2022-7-4 18:18: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彻底否定也不是个办法,毕竟需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金钱

1701

贡献

50

威望

管理员

Rank: 3

积分
48168

飘墨劲旅

板凳
发表于 2022-7-4 21:54:33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可怜是作品写出来了,但没人读,没人评说,或者只有情面上的溢美与阿谀。严重同意!!!还有人美其名曰:尊重别人的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23:48:35 | 只看该作者
言秋 发表于 2022-7-4 18:18
彻底否定也不是个办法,毕竟需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您说得对!不应彻底否定别人的作品,而是应该因势利导,肯定好的,纠正不足 还要注意,修改别人的作品,要依据作者的思路,不能修改完了,诗词变成自己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23:56:17 | 只看该作者
凌寒 发表于 2022-7-4 21:54
真正的可怜是作品写出来了,但没人读,没人评说,或者只有情面上的溢美与阿谀。严重同意!!!还有人美其名 ...

我正想说当今诗词论坛的这两种极端:
第一种论坛是作品没人评论,满版都是零回帖,其中最特殊的例如诗词吾爱,根本不设版主。发出了作品没人理睬,让人扫兴。
第二种论坛是作品跟帖多多,清一色的溢美之词。其中最特殊的是某个论坛的某个版面,首版夸作品,版主们不仅夸作品而且夸首版的点评。这种情况比前一种还要讨厌:前一种还可以置之不理,这一种则回复浪费时间,不回复又失礼。
所以,这两类论坛我一般都是不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飘墨诗词论坛  

GMT+8, 2024-6-18 07:24 , Processed in 0.1909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