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创作心得] 浅说一下《桃花源记》的结尾部分在文学表述中的使用

[复制链接]

7521

金钱

1300

贡献

50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90

飘墨劲旅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2: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耳 于 2016-3-12 18:51 编辑

浅说一下《桃花源记》的结尾部分在文学表述中的使用

    《桃花源记》出自晋代陶渊明,描述武陵渔人,沿溪寻路,误入桃园,游历神往,之后离开,再不复寻。在古今中外,很多小说,诗歌都会有类似的描述,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乔纳森的《格列佛游记》等等。这些无不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表现自己理想中的乌托邦,而修饰出来的“完美”世界。本文只针对于《桃花源记》结尾部分的使用来进行分析。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完)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上面的这两段,就是《桃花源记》的结尾,言语上已经相当近乎白话文,没有什么要想加注解的了。
      这两段它包含了五件事情,一、渔人处处留标记出桃源;二、向太守陈情;三、太守遣人寻觅而不得路;四、刘子骥闻讯前往而不得而知;五、此后再无问津者。从描述手法上说,其中前三件事情,和渔人有直接关联,后两件事的描述方式更多似是作者通过文献补充叙述(当然,实质全是作者陶渊明虚构的)。

       在文章的布局来说,由于中心部分,是渔人误入桃源,和桃源所见所闻,而非出桃源,所以这“五件大事”虽然每一件比起前面“两件小事”都来得复杂,但分配到的篇幅却很少。而恰好这“五件大事”,却是整片文章最为成功的点缀。因为,在这个点缀中,包含了两个在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心理攻势。这两个心理学攻势是什么呢?
       第一个心理攻势可以归纳成,权威佐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南阳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陶渊明的远房亲戚,有些说法是刘子骥和陶渊明也是一对好“驴友”。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强调了“高尚士也”,更狠的是后面“欣然‘规’往”,有规划的去。因此,整句话必然还有一些潜台词,整理成现代的语言,就是(像)南阳刘子骥这样的品格高尚的,听到这个信息,也高兴的策划行程了(难道这不可信么?)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说主观性太强,有意误导走向“阴谋论”,也许作者这番描述仅仅是为了,刘子骥对桃花源的一次寻访。但感觉上,这不符合一般的语言写作习惯。假如作者陶渊明真的只是为了描述刘子骥对桃花源寻访未果的话,那么最后两句应该是这样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因为刘子骥,寻桃源未果,和他死后无问津者本身两件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何必要把它分成,刘子骥很想去寻找,他死后没人问津?这只是一个逗句号的位置,所呈现的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
      作者陶渊明通过当时社会上的著名人物,为这个桃花源的可信性提供佐证,有那么一丁点“三人说虎”的味道!

      第二个心里攻势就更多用在当今各种文学作品了。比如有人问起,金庸小说中有哪些高手最厉害呢?可能有人会说创《独孤九剑》的独孤求败,有人会说是写《九阴真经》的黄裳,还有人说少林的达摩祖师等等,一个名单统计下来,可能最终结果大家会发现,所列举的名字大多数人并不真正出现在金庸小说原著的哪一个桥段中,只不过是小说中的人物相互间提及起而已。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式的朦脓美。正因为这些没有出场的人物才给予读者更多想像,他们一旦被书中某些被定义为高手的角色,就如同桃花源记中被作者陶渊明定义为高尚之士的刘子骥所肯定,在读者心目的地位就会立即攀升。
      这也是在桃花源记的最后,作者陶渊明给整个故事定位,说这个桃花源不复寻觅的根本原因。试想一下,假如桃花源可寻,可得,那么它的形态就会被世人的共识所解读。但正因为桃花源不可寻,所以千百年来,每一个读过桃花源记的读者,都通过自己的内心去塑造着一个桃花源。每一个桃花源都是读者自己的桃花源,自己的梦想世界,怎么可能不美?
因此,第二个心里攻势,就是化掉事物的原型,让读者也参与构造这个原本就是虚构的世界。

      读到这里我们再去重新回顾,前面的那个美丽的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归纳起来:环境幽美,小区封闭,民风淳朴,衣食无忧,作息有序,物产丰富,还是无政府状态。其中,环境优美又摆在最前,最花篇幅,让后面所有猜想都先建立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因此,这样的一个环境状态下,在各朝各代的大多数人民的意识中都可以构造出各种各样美如画的桃花源。

     因此,桃花源记在最后的两个心理攻势下,就形成了一条数学运算公式一样,每一个读者对当前社会的认识都是一个自变量,通过上面归纳成的各种系数,从而算出一个值。这个值就是读者自己心目中当社会满足于上述条件的最佳状态。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金钱

1150

贡献

1000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926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沙发
发表于 2016-3-12 17:41:14 | 只看该作者
您这个分析很好。我以前都没有注意到。
确实,《桃花源记》这种氛围的文字的结尾是应当有“余音袅袅”的感觉,这个结尾方式在诗歌创作中也可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21

金钱

1300

贡献

50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90

飘墨劲旅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9:00:34 | 只看该作者
西部春暖 发表于 2016-3-12 17:41
您这个分析很好。我以前都没有注意到。
确实,《桃花源记》这种氛围的文字的结尾是应当有“余音袅袅”的感 ...



客气了,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知识,只是大家没有留意到,可能这也是塑造“余音袅袅”的一种方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64

金钱

750

贡献

50

威望

首席版主

Rank: 4Rank: 4

积分
9323

飘墨劲旅

地板
发表于 2016-3-13 14:23:25 | 只看该作者
耳朵果然是愿意深究的,不像我凡事草草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金钱

1351

贡献

1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329

飘墨劲旅

5#
发表于 2016-3-20 10:29:11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21

金钱

1300

贡献

50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90

飘墨劲旅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03:27:29 | 只看该作者
风流剑侠 发表于 2016-3-13 14:23
耳朵果然是愿意深究的,不像我凡事草草了之。

浅究,浅究,亦草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21

金钱

1300

贡献

50

威望

副站长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90

飘墨劲旅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03:27:50 | 只看该作者

同勉,问好耕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飘墨诗词论坛  

GMT+8, 2024-4-20 12:57 , Processed in 0.1362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