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4|回复: 11
收起左侧

[诗词赏析] 欧德绪诗话:两个作者一首诗

[复制链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发表于 2022-9-17 1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作者一首诗

每一首诗都存在两个作者。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清代两位学者。

一位是清初批评大家金圣叹先生。先生对解诗评诗要求极严:“设使有一丝一毫不出于古人之心田者,矢死不可以搀入也。”⑴所谓古人心田,是指诗人创作时心中所想,换作西人术语,即作者意图。金先生很自负,认为他解诗解出的全是作者意图,其他意图是一丝一毫也不会搀入的。然而金先生在批《西厢记》时,却有另外一说:“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天下万世锦绣才子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天下万世才子文字,不是圣叹文字。”⑵这显然是说,《西厢记》经他批点,便成了他的《西厢记》,而后世读者也必定会将他的《西厢记》读成自己的文字。这里《西厢记》作者的意图全然没了踪影,有的只是金圣叹自己的意图,以及后世读者的意图。这般自相抵梧,是何缘由?

稍晚于金圣叹的学者方玉润也有同样的自相抵梧之说。方先生著有《诗经原始》,其解说书名曰:“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虽不知其于诗人本意何如,而循文按义,则古人作诗大旨要亦不外乎是。”⑶这里提到的“诗人始意”“诗人本意”“古人作诗大旨”应该是同一意思,就是作者意图。方先生也颇为自信,他解诗能够还原作者意图。然而他又说:“孟子其言,可谓善读《诗》矣,然而自古至今,能以己意逆诗人之志者,谁哉?”⑷孟子之言,即“以意逆志”,是说解读诗歌,应该用读者之意去迎合作者之志,以解出作者意图。方先生认为孟子的话讲得不错,但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做到。他的反问实际上就包含着一个意思:作者意图难以从诗歌文本中解出。方先生之矛盾跟金先生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困惑难解,只恨不能起古人于地下好好请教。此困惑直至读一西人诠释学著作,方才感觉似有所解。

意大利学者安贝托·艾柯认为,一个作品存在两个作者。一个是“经验作者”,即生活中创作了作品的作者;一个是“标准作者”,是从作品文本中读出来的那个作者。⑸所谓作者意图,指的是经验作者的意图。艾柯认为作者意图对于读者而言是“无法企及”的,如同方玉润所感叹的,没有人能够“以意逆志”。而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的意图虽然众说纷纭、争持难下,但可以凭此去揣测、去寻求与文本意图的吻合,而文本意图就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标准作者的意图。若以此来解释“以意逆志”,以读者之意去迎合标准作者之志,那就又是可以实现的阅读目标。换言之,方玉润所谓还原诗人本意,应该看作是还原从诗歌中读出的那个诗人的本意,也就是标准作者之本意,而非经验作者之本意。对于《诗经》而言,其经验作者绝大多数无从查考,所谓诗人本意,也确实只能是从作品文本中感受到的那个诗人的本意。如果作这样的解释,方先生的自相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金圣叹先生的自相抵梧也可以得到解释。他所谓的“古人心田”,应该是指作品中读出来的那个“古人”的心田,而不是生活中的作者的意图。而且金先生也清楚地意识到,他评点《西厢记》,已经将自己的意图替换了作者意图,所以就成了他的《西厢记》。

如这般用今人学说为古人之说解套,有何意义呢?笔者得到的启发是:

其一、读诗不必也不可执著于探求经验作者之志。用艾柯的话来说,这难以企及;用方玉润的话来说,这没人能做到。艾柯还指出:“作者前文本的意图——即可能导致某一作品之产生的意图——不能成为诠释有效性的标准,甚至可能与文本的意义毫不相干,或是可能对文本意义的诠释产生误导。”⑹这是强调探求作者意图对于诠释文本没有意义,是对传统的以探求作者意图为解读目标的彻底否定。我们还可以看一个金圣叹解诗的例子。金先生解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竟然解出杜甫是李白的前辈,杜甫教李白写诗,⑺这跟生活中杜甫的“心田”哪有丝毫关系?这只能说是金先生个人从诗中读出的意图,而且跟常人认同的文本意图都大相径庭。这或许可说明,凡标榜自己解出作者意图者,很可能就是颠覆作者意图的绝好例证。

其二、解诗应在研读文本、揣摩文本意图上下功夫。方玉润《诗经原始》指点解诗门径:“庶使学者得以一气读下,先览全篇局势,次观笔阵开合变化,后乃细求字句研炼之法,因而精探古人作诗大旨,则读者之心思与作者之心思自能默会贯通,不烦言而自解耳。”⑻这就是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解读诗歌,舍此别无他法。当然,方先生所说的“古人作诗大旨”与“作者之心思”都应该视作标准作者之意图,即文本意图。金圣叹先生解诗独具只眼,其实就是善于琢磨文本。其解老杜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云:“城中十万户,不知此地两三家,两三家不知鱼儿、燕子,鱼儿、燕子不知先生同处微风细雨之中。”这样分析诗中人物自得心情可谓与众不同,故金先生又特别说明:“先生句不必如此解,然此解人胸中不可无也。”⑼可见,金圣叹也知道,他分析出的细雨微风中的那个“先生”,是诗中的“先生”,而不是生活中的杜甫。

一个作品两个作者,是西人新文学批评观。不过,我们不难联想到传统文学理论中类似的说法。例如诗人以第一人称写的诗,诗中的“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不能等而同之,前者是文学形象,而后者是诗人本人。这是否可以说,一首诗的作者有两个“我”,而我们解诗,就是要着力解出诗中“我”的意图何在。

注释:
⑴林乾主编:《金圣叹全集·唐才子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⑵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1页。
⑶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⑷同上,第45页。
⑸安贝托·艾柯的观点综合自安贝托·艾柯等著、王宇根译《诠释与过度过诠释》,三联书店,1997年。
⑹同上,第11页。
⑺林乾主编:《金圣叹全集·杜诗解》,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364页。杜甫诗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⑻同⑶,第2页。
⑼同⑺,第393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1

金钱

10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876
发表于 2022-9-17 1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着点模糊之处,更有趣些。也不那么古板吧!

点评

对啊,其实这也是一种朦胧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8 2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3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3174
发表于 2022-9-18 08: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作品两个作者,是西人新文学批评观。例如诗人以第一人称写的诗,诗中的“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不能等而同之,前者是文学形象,而后者是诗人本人。】是的。谁知盘中餐的作者。蔡京的书法和他的为人。

点评

对啊,诗品和人品其实不是等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8 20:32
对啊,诗品和人品其实不是等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8 20:32
花甲归来仍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2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水 发表于 2022-9-17 19:47
留着点模糊之处,更有趣些。也不那么古板吧!

对啊,其实这也是一种朦胧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2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苏刚 发表于 2022-9-18 08:45
一个作品两个作者,是西人新文学批评观。例如诗人以第一人称写的诗,诗中的“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不能 ...

对啊,诗品和人品其实不是等价的

点评

确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9 1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2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苏刚 发表于 2022-9-18 08:45
一个作品两个作者,是西人新文学批评观。例如诗人以第一人称写的诗,诗中的“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不能 ...

对啊,诗品和人品其实不是等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29

金钱

551

贡献

0

威望

版主

Rank: 3

积分
14509
发表于 2022-9-18 2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经的时候,就经常有几种解读,方玉润的,朱熹的,郑玄的等等,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点评

是的,选择合乎自己理解的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9 17: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1

金钱

10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876
发表于 2022-9-19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河桥 发表于 2022-9-18 20:31
对啊,其实这也是一种朦胧美

朦胧美,这个说法准确。

点评

诗词里面有些朦胧美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9 1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金钱

650

贡献

0

威望

版主

Rank: 3

积分
18810
发表于 2022-9-19 15: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河桥 发表于 2022-9-18 20:32
对啊,诗品和人品其实不是等价的

确实

点评

所以我们重要的还是理解诗词本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19 1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17: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九艳阳天 发表于 2022-9-18 22:16
读诗经的时候,就经常有几种解读,方玉润的,朱熹的,郑玄的等等,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是的,选择合乎自己理解的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17: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水 发表于 2022-9-19 09:19
朦胧美,这个说法准确。

诗词里面有些朦胧美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17: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重要的还是理解诗词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飘墨诗词论坛  

GMT+8, 2024-3-29 21:23 , Processed in 0.15715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