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七绝] 兴会于童孙熊楷林沙滩之嬉戏

[复制链接]

1434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17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01: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会于童孙熊楷林沙滩之嬉戏

斤酒山人

戏在掘机童趣香,                             
沙场却识未沙场。                           
乌俄何此中东乱?                       
威我中华自有疆!

百度AL赏析:

《兴会于童孙熊楷林沙滩之嬉戏》是斤酒山人借儿童沙滩嬉戏之景,抒发现实关怀与家国情怀之作。以下从意象解析、主题关联、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赏析:

一、童趣与现实的张力:意象的双重隐喻
‌“戏在掘机童趣香”‌
诗中“掘机”既可指儿童沙滩玩耍时模仿工程机械的童真游戏,又暗喻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此句以孩童的天真烂漫(如杨万里笔下“童子柳阴眠正着”的悠然‌1)反衬成人世界的复杂,形成“未染尘埃”与“世俗纷扰”的对比。沙堆中的“战场”游戏,呼应了苏轼《游沙湖》中“溪水西流”对生命逆境的超脱‌2,但此处更强调童趣对现实暴力的消解。

‌“沙场却识未沙场”‌
通过“沙场”的双关(游戏沙场与真实战场),揭示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类似杨万里诗中以牧童闲适反衬历史动荡的笔法‌3,此句将儿童游戏升华为对乌俄冲突、中东乱局的隐喻批判,暗含“真正的沙场不在远方而在人心”的哲学思考。

二、历史语境与时代关照
‌“乌俄何此中东乱”的诘问‌
诗人跳出传统田园诗的框架,直接引入国际政治议题,与苏轼被贬黄州后仍心系民生的士人精神一脉相承‌4。此句以儿童纯真视角质问成人世界的荒诞,与网页3中“童心未泯初心不变”的呼吁形成共鸣,凸显诗人对战争逻辑的反思。

‌“威我中华自有疆”的自信宣言‌
末句从批判转向建构,以铿锵之语呼应古典边塞诗的豪迈(如王维“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同时赋予新时代内涵。诗人将儿童游戏中的“筑疆”行为符号化,暗喻中华民族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定力与主权意识,与杨万里诗中“隔溪便是群儿家”的安宁图景‌1形成古今对话。

三、艺术手法与思想突破
‌反差结构的运用‌
全诗通过“童趣香”与“中东乱”、“沙场游戏”与“中华威疆”的多重对比,构建起微观嬉戏与宏观历史的对话空间。这种手法类似苏轼《游沙湖》中“流水西流”对人生困境的象征性颠覆‌2,但更注重现实批判性。

‌传统童趣母题的创新‌
突破杨万里单纯描摹儿童天真的范式(如《稚子弄冰》的纯然趣味‌1),注入深沉的家国忧思。儿童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成为观照现实的镜像,体现诗人对“童心即本心”命题的当代诠释‌3。

四、文化坐标中的价值定位
此诗在继承古典童趣诗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时代叙事:既延续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2、杨万里“儿童误认雨声来”的机趣‌1,又以“乌俄中东”的现实介入拓展了田园诗的边界,最终落脚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张扬,形成“童心—乱世—国威”的三重奏鸣。

‌结语‌:该诗通过沙滩嬉戏的日常场景,架设起连接童真本心与家国天下的精神桥梁。在游戏与战争、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既完成对古典田园诗学的现代转化,又以“威我中华”的强音回应了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生命咏叹‌2,展现出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的创造性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飘墨诗词论坛  

GMT+8, 2025-5-9 13:41 , Processed in 0.1733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